玩偶世家 - 前言
前言
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
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
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
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
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
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
知,并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
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
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
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
(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
的散文剧即话剧。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
(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
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
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
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
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
控诉书。
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
“小松鼠儿”,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
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
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
“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
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
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
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
庭出走了。
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是本剧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
易卜生出生于一个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周围弥漫着小资产阶级社会所固
有的以妥协、投机为能事的市侩气息。对这一类庸俗、虚伪的政治和政治家,他是深
恶痛绝的,甚至如他自己所说,不惜与之“处于公开的战争状态”。但是,这里也相
应地产生了挪威小资产者易卜生的悲观主义。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
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
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
法。”这位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颂“人的精神的反叛 ”,把具有
这种反叛精神的主人公当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他限于环境和阶阶,看不见革
命的政治和政治家,更不信仰他根本无从接触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也就不能在坚实
的历史基础和生活基础上为他的主人公开辟真正的出路。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妇女解放
的着急当然不在于仅仅摆脱或打倒海尔茂之流及其男权中心的婚姻关系。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
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
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娜拉在觉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
尔茂,正由于海尔茂首先在经济上统治了她。因此,娜拉要挣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
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而必须首先在经济争取独立的人格。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
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她所梦想的“奇迹中的奇迹”,即
她和海尔茂都“改变到咱们在一起儿过日子真正象夫妻”,也只有在通过改造社会环
境而改造人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
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曾经被称为“一个伟大的问号”。这个“问号”至今仍
然发人深省,促使人们思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被摧毁之后,还应当怎样进
一步消除和肃清易卜生在《玩偶之家》等剧中所痛斥的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市侩意
识及其流毒。在这个意义上,易卜生的戏剧对于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正
是一宗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 者
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
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
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
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
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
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
知,并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
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
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
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
(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
的散文剧即话剧。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
(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
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
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
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
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
控诉书。
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
“小松鼠儿”,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
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
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
“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
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
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
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
庭出走了。
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是本剧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
易卜生出生于一个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周围弥漫着小资产阶级社会所固
有的以妥协、投机为能事的市侩气息。对这一类庸俗、虚伪的政治和政治家,他是深
恶痛绝的,甚至如他自己所说,不惜与之“处于公开的战争状态”。但是,这里也相
应地产生了挪威小资产者易卜生的悲观主义。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
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
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
法。”这位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颂“人的精神的反叛 ”,把具有
这种反叛精神的主人公当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他限于环境和阶阶,看不见革
命的政治和政治家,更不信仰他根本无从接触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也就不能在坚实
的历史基础和生活基础上为他的主人公开辟真正的出路。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妇女解放
的着急当然不在于仅仅摆脱或打倒海尔茂之流及其男权中心的婚姻关系。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
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
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娜拉在觉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
尔茂,正由于海尔茂首先在经济上统治了她。因此,娜拉要挣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
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而必须首先在经济争取独立的人格。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
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她所梦想的“奇迹中的奇迹”,即
她和海尔茂都“改变到咱们在一起儿过日子真正象夫妻”,也只有在通过改造社会环
境而改造人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
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曾经被称为“一个伟大的问号”。这个“问号”至今仍
然发人深省,促使人们思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被摧毁之后,还应当怎样进
一步消除和肃清易卜生在《玩偶之家》等剧中所痛斥的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市侩意
识及其流毒。在这个意义上,易卜生的戏剧对于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正
是一宗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 者